“紅磚房”為何退出歷史舞臺了?
-
19世紀的歐洲,赫然間掀起一股“紅色革命”:在城鎮和鄉間一排排紅褐色的聯排房拔地而起。
這種建筑的特點是與相鄰的住宅共用一面墻,典型的八角飄窗和鮮艷靚麗的紅色磚墻使這種有特色的建筑風格,在工業革命之后迅速在歐洲各國蔓延開來。
這種看起來十分具有民族特色和小資情調的矮房子,就是后來全球風靡一時的紅磚房。
紅磚房的興起——歐洲資產階級的風靡
紅磚房興盛于19世紀,在羅馬的哥特式建筑衰落之后,歐洲人發現一種新型建筑材料——赤褐色的砂石。
將這種砂石和粘土等物混合攪拌,再燒制出工藝尺寸都相同的一塊一塊的磚頭,然后把它們當做建筑材料使用,在城市和鄉村之間大批量地建起一排一排的連排房。
從遠處看去,紅色的矮房子在微風輕拂的綠草間,或是灰蒙蒙的城市街道中,像是一道獨特的風景線。
鮮艷醒目,又充滿著古樸的氣息。這種房子逐漸開始流行起來,并深受人們的喜愛。
為了彰顯歐洲資產階級獨有的貴族氣息,歐洲的資產階級中上層們將建筑的外形進一步升級。
將普通板正的窗戶改成了十分特色的八角飄窗——規則的窗沿突起在建筑外墻上,使房屋看起來古樸中不失可愛,溫柔卻又充滿棱角。
他們在街角的咖啡店中大量運用這種紅磚建筑藝術,為了增添格調,他們還采用鐵藝裝飾配合紅色的磚瓦墻,屋內再加上厚實端莊的壁爐??雌饋砑壬萑A又文藝。
在19世紀的歐洲街頭,常??梢砸姷竭@樣一副十分具有小資情調的生活畫卷:人們坐在庭院中,手捧著咖啡,身后是格調溫暖的紅色矮房子。
院子里的鐵柵欄與磚墻恰到好處地纏繞在一起,看起來古樸厚重,又充滿貴族氣息。
午后的陽光照射在燦爛的屋頂上,時間仿佛凝固在這里。手里的咖啡余熱還未散去,輕輕啜一小口,在最愜意的下午時光中滿布著可可豆的清香。
其實紅磚最早的產生可以追溯到中世紀時代,它是由羅馬人發明使用的。
但那時候羅馬的哥特式建筑是建筑界的主流,當時紅磚并不被十分看好。直到進入19世紀,等到工業革命完成之后,紅磚才具備大量生產的便捷條件。
于是紅磚房首先在歐洲部分國家小范圍地流行起來。
而英國作為工業革命的先驅之國,開始向世界各地輸出武力和文化,順便也把英國鄉間的紅色聯排房這種建筑特色,帶到了世界上其他各個國度。
到了20世紀初,中國上海和天津等地也受到這種“紅色文化”的影響,建起不少紅磚洋樓。
紅磚的廣泛運用——現代工業中的集成制作
紅磚傳入中國后,工業革命已經進行到了后期,因此紅磚的燒制與使用都實現了工廠流水化。
人們發現這種建筑材料成本低廉,磚塊透氣性強,冬天保溫,夏天散熱,的確是建造房子的理想材料。
于是大量的粘土,頁巖,煤矸石等原料被加工粉碎,混合捏練后壓制成型,再烘干它們,放在900攝氏左右的溫度下以氧化焰燒制成“燒結型”建筑磚塊。
20世紀初的中國,幾乎所有的建筑都成為紅磚建筑。建筑商們大量地新建樓房,成千上萬的人住進這種冬暖夏涼的聯排建筑中。
但是工業革命在帶給人類飛速的進步的同時,也使地球遭受了極度的環境重創。
我們在工業革命的初期并沒有意識到這個問題,大量的工廠廢渣被傾瀉倒入河流,污染環境。
工業革命這把雙刃劍使人類成長的同時,也從側面掐住了人類生存的命脈。
這種紅色的粘土磚房的廣泛運用,使建筑外觀看起來既好看,又耐用。
再加上建筑材料是黏土混合物,材料容易收集,制作成本也低。制作出的黏土磚隔音效果好,建筑十分結實。冬天保溫性強,夏天透氣性也良好。
但是由于它是實心磚塊,為了考慮成本問題,建筑樓層不宜過高。因此上個世紀90年代,大部分房屋平均層高都不會超過10層。
并且在燒制紅色粘土磚的過程中,需要使用大量的煤炭,而燒制煤炭是十分不利于環保的。
同時粘土磚中的煤矸石等原料,也會在燒制過程中釋放二氧化硫等環境有害物。
人們在工業革命后期逐漸開始增加環保意識,因此燒制紅磚的成本又增加了——工廠必須設置廢渣處理流程,搭建污染物處理儀器,合理地排放和處理在燒磚過程中產生的有害物。
紅磚文化的湮滅——現代建筑的興起
由于需要對廢水,廢渣,廢氣的處理,導致紅磚的生產工業成本大大增加,許多正規的生產廠商被迫放棄這種利潤日漸單薄的產品,開始轉向其他工業建筑材料。
城市里原本最賺錢的粘土紅磚開始轉向農村市場。在農村,人們對于新建的小型工廠的管束還不嚴格。
紅磚在城市流行的時候,在農村也同樣炙手可熱,大部分農村人自己就可以在家燒制紅磚。但是這種紅磚制作粗糙,工藝簡陋。
只是單純地使用高溫燒制黏土等物,并不進行任何處理工序。
并且在農村這種紅色土壤極易尋找,它既是燒制磚窯的好材料,也是保護植被的有機土壤。
但是人們為了蓋房子致富,肆無忌憚地挖走大量的紅色土壤,造成土地貧瘠。
大批的粘土和煤塊被成堆燒掉,釋放出未經處理的二氧化硫等物,飄蕩在山野上空,在冬天的時候,還可以聞到一股濃濃的煙火氣息。
那是上個世紀90年代仍舊存留在人們記憶中的二氧化硫的味道。
進入21世紀,環保被提上政治議程,人們不得不重新審視工業化生產給人們帶來的利與弊。這個時候煤炭的使用方式就成為被重點關注的對象。
有許多粗獷的工業化流程和生活方式都潛藏著諸多污染環境的惡習,紅磚的原始燒制方式只是其中的一種。
于是當政府開始治理環境污染,嚴查各種工廠項目的時候,首當其沖就取締了紅磚制造工廠。
隨著城市用房需求的增加,紅磚制造的矮房子已經無法滿足城市人口的需求,人們需要想辦法建造更高的樓層,這就迫使現代建筑行業逐漸地拋棄了“紅磚藝術”。
紅磚房就這樣在政策和建筑革新的雙重打擊下,逐漸退出歷史舞臺,消失在人們的視野中。
隨著現代科技的發展,人們已經不再使用“燒結磚塊”一塊一塊地壘房子,而是采用整體的澆筑技術。
在打好的鋼筋基地中澆筑混凝土水泥等建筑材料,這樣澆筑出的房子可以建造到30層以上,建筑速度也比之前快了好幾倍。
只不過透氣性和隔音效果相對粘土磚還是要稍微差點,但是人們在家具裝修方面通過其他新型材料彌補了這個不足。
現在紅磚房已經成為一種歷史的代表性建筑,成為一種舊時代的顏色。在許多大城市還是會保留一些比較有特色的紅房子建筑,它們既代表著過去的文化歷史,同時也是時代的標志。
政府將這些獨特的建筑對外開放,供前來游覽的游客們觀賞體味那個舊年代的生活情調。
- 返回首頁 打印 返回上頁 下一篇